(资料图片)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4日讯(记者宋磊 通讯员向丽华)从雪山走来,向东海奔去,长江浩浩汤汤6300余公里,形成了众多文化区。当前,已在我国启动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涉及包括湖北在内的13个省份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?武汉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有何亮点?8月26日上午,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《水文化》杂志社社长、编审易文利将做客江滩大讲堂第四期,作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治水文化》主题分享。
新时代,我国作出建设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、黄河、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。2021年底,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,旨在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,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,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。
“能冠以‘国家文化公园’这一名头,必定是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。”讲堂中,易文利将向观众详细介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背景、核心内涵,以及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共性特征。他介绍,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同于普通意义以个体独立存在的“公园”,而是串联13个省份,沿长江岸线呈线状分布的文化景观带。
“建设长江国家博物馆,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”被写入2023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。
作为湖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家组成员,易文利认为,对于长江国家博物馆的建设,需要守正创新。一方面要联动全流域资源,在规划、建设、运营上高起点、高规格,用足用好国家政策,遵循文博自身规律。另一方面,在表现形式方面,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,采取数字人、AI技术、全景实域场景还原、沉浸式剧场等等。在场馆选址布局上要“水”“馆”交融,体现人水和谐,甚至可采取动静结合(一座固定博物馆和一座流动博物馆),将长江沿线各点位串联沟通起来。此外,长江国家博物馆建设还要与长江大保护、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结合。
易文利主张,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,要发掘善用长江文化,尤其是治水文化,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。在江滩大讲堂中,他将解析包括大禹、都江堰、荆江分洪工程、葛洲坝、三峡工程、武汉江滩等治水文化,分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展现治水文化。
“江滩大讲堂”系列讲座由武汉市水务局、长江日报联合推出,意在打造百姓身边的水情宣讲阵地,以普及水历史、水文化、水常识、水生态、水科技、水法规、水政策为目的,引导公众知水、节水、护水、亲水。
【编辑:赵可】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24小时报料热线:027-59222222。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kin0207@126.com
Copyright 2015-2022 起点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